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艺术融入社区高品质生活构建中的社区文化治理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4 04: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催生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催生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转变背后,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缩影,更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体现。人民群众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基本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转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已是发展常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社区治理已成为社区发展乃至城市综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的发展质量关乎每位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缩影,建立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成为了时下社区发展的重要命题。

一、高品质生活解读

(一)高品质生活的提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得益于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全球各国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各国在充分关注国家发展的同时,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关国际组织据此开始探索有关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欧洲经合组织(OEEC)提出的“美好生活指数”以及美国提出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和英国提出的“快乐星球指数”等。这些指数的提出,反映出各国在居民生活质量上的共识与追求,尽管并没有提及“高品质生活”,但为更高质量的生活指明了发展方向。

1995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住房改革、社会服务改革等重大议题,将“单位”从总体性社会中剥离出来,使原先对国家、单位具有强烈依赖的“国家人”、“单位人”向着“社会人”、“社区人”转变。在此过程中,“社区”越来越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秩序的关键场域,由此引发了学术界从关注“单位”向关注“社区”的转变。[1]关注这种转变的同时,作为“社区人”或“社会人”的居民也开始受到关注,尤其是位于“场域”中个体的实际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层面,更重要的是对个体发展的关注,即如何构建更符合个体实际的生活,进而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全面化发展。

(二)高品质生活的内涵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并写进党代会报告中尚属首次,也是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呈现。

2018 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3]首次在官方公开渠道提出“高品质生活”的概念。从十九大报告到2018 年两会,从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高品质生活,其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我们可以简单理解,高品质生活就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并持续下去的生活,即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精神生活更为充盈的生活。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催生了发展目标的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水平的以实现人自身发展为主的目标,生活由原来数量上的提升转而寻求质量上的发展。加之社会节奏逐渐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生活质量已然成为人民对生活水平关注的核心内容,今天展现在社会各层面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既是生活质量提升的最好体现,也是高品质生活之最终目标。

2020 年9 月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抓好文化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域的重点工作,在国家层面,要通过文化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发展及社区的文化治理,也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让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与满足,充分契合高品质生活的要求。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1/0324/891.html



上一篇:领导干部当多些亲历亲为
下一篇:从塑造供春看紫砂艺术的传承之路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