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贵州洪江村:乡村与艺术共生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3 14:0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深处大山,却以秀丽的自然风光见长。走进村寨,映入眼帘的是浓密的山林,起伏的山丘和葱郁的农田,以及坐落在山脚处的上百栋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深处大山,却以秀丽的自然风光见长。走进村寨,映入眼帘的是浓密的山林,起伏的山丘和葱郁的农田,以及坐落在山脚处的上百栋布依族干栏式木房。2017年,曾是贫困村的洪江村以村落遗存老房、民族传统文化为媒,吸引诗人、画家等海内外艺术家接踵而至,“认养”修缮老民居。艺术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雁西,著名诗人,他曾感叹:这个世界有两个地方必须去,一个是巴黎,另一个是洪江,巴黎是时间沉淀的美,而洪江是时间从未开始的美。这个偏远静谧的村子带给了他独特的创作灵感。他说:“选择洪江就是选择了诗意的生活,背靠大山,仰望星辰,漫步田园,诗涌如泉,它会让每个艺术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境界。”

经朋友介绍,雁西参与了村里的一个文化扶贫项目。他在当地村民那儿买了一栋废旧老宅,并改造成了个人书院,取名“雁西书院”,里面摆放了各式书籍,涵盖抒情诗歌、历史文献和诗歌评论等。书院向所有热爱阅读的人开放。

洪江过去荒凉又贫困,大多数年轻人逃离家乡去大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小孩,守着狗和鸭,以及空荡荡的老房子。

2016年开始,洪江村通过吸引众多艺术家“认养”修缮村落遗存危房、老房,积极呼吁社会各类“文军”关注洪江、建设洪江,帮助其减轻贫困,发展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而后,洪江村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遗存艺术活化”产业,致力保护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村”建设也成了当地突出的文化扶贫项目。

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108名画家、诗人、雕塑家、编剧、电影导演、音乐家等艺术家都已经入驻洪江村,他们买下了村里100多户老房子,并将其改造成了个人工作室,有艺术馆、音乐室、绘画室,还有诗歌和陶艺工作室。经过近些年的艺术修缮,如今走进洪江,老旧的房子变成了一幅幅艺术作品。

洪江村第一书记曾洪波说:“洪江村选择艺术家这个群体,以‘文军扶贫'带动乡村发展,踏上了一条双赢的路子。艺术家需要洪江这样一个安静自然的创作空间,为其作品创新汲取灵感;村民们则通过老房出售、土地流转、老房改造等获得更多收入。同时,艺术家带来的更多文娱、艺术活动让村民的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57岁的艺术家刘嵩田,是北京的一名雕塑家和音乐发烧友。除了在北京工作的时间,其余半年他几乎都会待在洪江,住在修葺的两层楼工作室里。“在洪江的日子给了我更多放松和思考的空间,也给予我更多艺术上的灵感。”他说道。

外出闲逛的时候,他注意到大部分的农活都变得机械化了,很多旧的农具派不上用场就被闲置了。村民把废弃的谷斗(用来甩打稻谷或者装脱粒稻谷的农具)用作花盆和浴桶,或者倒立了做桌子用。

他发现这个谷斗是用当地的梧桐木制成,而梧桐木是用来制作琵琶、古琴和古筝的上等材料。他发现谷斗的音色很好,于是突发奇想把两个谷斗改造成了一套音响设备。

除此之外,他还从村民那里收集了其他废弃的农具,如闲置的风簸(分离稻谷等粮食作物中的杂质和谷糠等),河边破旧的木船等都被他改造成了独出心裁的音响设备。

他提到,这个想法得到了一位著名策展人的认可,并计划今年在北京的一场展览中进行展出。

“艺术村”建设项目惠及当地村民。到目前为止,总面积1.86万平方米的老房子以总价28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了艺术家们。据村里介绍,房屋修缮团队每年的收入超过200万元。

除了个人工作室外,洪江村还修建了艺术交流中心、乡村历史博物馆和儿童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村”这个品牌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村里260多名村民在餐饮、住宿、房屋修复等文旅服务工作岗位实现了就业。

43岁的韦伟毅是第一个把老房卖给艺术家的村民。2016年,他以1万元的价格卖掉了破旧的老屋。房子被重建,改造成了民宿。在外地做了10多年水泥工的他,听说了“艺术村”建设项目的消息,便决定回到家乡,帮助艺术家们修缮房屋挣钱。

在和一位陶瓷艺术家聊天时,他倍感振奋。2018年至2019年,在村委会的安排下,他到贵阳市的一所学院学习陶艺,之后又投资5万元同其他几位艺术家一起开设了一间陶艺馆,教村民和游客做陶艺手工。

后来,他还把新房的部分房间改造成了旅馆,床单和被套都使用了当地特色的蜡染布料。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zonghexinwen/2021/0623/1524.html



上一篇:实力派书画家刘文生新时代·艺术领军人物
下一篇:庐 山 草 堂 记丨私享艺术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