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艺术说到底是认识或境界的高低问题,认识不高(2)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7 06: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其次,他对临摹对象的选择经过了由古至今、再由古及今的几个反复。临了张大千、赖少其后,觉得仅有喜欢是不够的,学了人家过于风格化的样貌,还是



其次,他对临摹对象的选择经过了由古至今、再由古及今的几个反复。临了张大千、赖少其后,觉得仅有喜欢是不够的,学了人家过于风格化的样貌,还是会在面对自然的时候无从下手;于是往“四王”石涛、八大山人、董其昌、龚贤甚至明之沈周、元之王蒙、宋之米芾那里去追,这个过程使他深刻感觉到自己理解自然的“眼睛”被悄然之间改造了;进而,再回到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等更有“新”意、对今天更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现代画家,同时结合写生,体会前人总结、概括自然的经验;在一番转益多师之后,又重拾初期学画时临**过的《芥子园画谱》,解决诸如一石一树的细节问题,寻找一勾一勒间笔性的自由书写感……每一次的反复都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艺术认知,这样的反复相信还要不断进行下去。

举凡所有画种,这种方法最适用于中国画的学**,而且也是学**中国画的唯一正确方法。非科班出身的谢增杰“发现”这种方法毫不神奇。一方面,所谓正确方法绝非玄奥的虚妄之谈,一定都是非常朴素、平常而且本质的东西,“发现”它无需了不得的水平;另一方面,正确方法往往是“聪明人”认为的笨办法,只有踏实、勤恳的人才肯真的去做——它费时较长,“见效”较缓,但却有可能品质更好,后劲更强。选择“笨”办法还是“巧”办法,能见出一个画家的品质,也能最终反映在画面上。



其实,学院的临摹课方法也无非如此,但有两个问题:一、老师选的临摹对象不一定是每个学生有兴趣或适合于每个学生的,常常会变成为了学分的应付,而非内在的自觉;二、如果对临摹缺乏认识,又很难在学校学**之后进行像谢增杰这样的“反复”,于是,临摹课之“前功”便“尽弃”矣!中国画学**与学院教育的矛盾就体现在这里,这也是新式学院教育以来没有培养出一位大师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中国画是主要靠自学的,是要靠长期、反复回到原点的磨练的!谢增杰的经验难道不值得学院出身的中国画家们思考和借鉴吗?

第三,临摹、写生的同时,谢增杰还重视中国画论及美术史的学**,重视各种文化修为,目的是提高艺术的眼界和认识。这与只顾闷头画画不屑于一个层次,要知道艺术说到底是认识或境界的高低问题,认识不高,岂非画得越多越糟糕?理论上讲,对艺术的认识永远有提升空间,是一件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事情,也是需要用持续一生的敬待艺术之心才能做到的事情,希望谢增杰能坚持下去。



从壬辰年(2012年)开始,你会发现谢增杰的画有了一个极大的进步。进步之一是用笔。之前的用笔多为放笔直写,凭借一种热情和冲动放开胆量地画,还照顾不到笔线自身的变化,而之后的用笔不仅干湿浓淡,轻重缓急的变化相当丰富,而且还有相当健壮的内在骨力。如果比较其2012年前后的书法,便可轻易得到答案。谢增杰一直喜临《好大王碑》,但直到2012年似乎才将用笔慢下来,去掉“行草”意,转而追求楷隶的味道。就目前来说,他主要取《好大王碑》醇厚、朴素、真率、简散、劲涩之意,以及结字的横势、笔画的细微而丰富的变化等,似未顾及《好大王碑》用笔之圆浑、结字之开张跌宕、节奏之强烈、气势之恢弘等。当然,学**前人只需取契合自身气质之处即可,未必面面俱到。



总之,谢增杰目前的这种简散、疏朗的字,不仅与其画面构成内在地和谐,而且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墨色偏浓重、用笔偏粗壮的画面所造成的紧张感,丰富了画面的精神意态。行里人常说,“画是由字管着的”,换句话说,字的水准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画的水准。谢增杰的实践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进步之二是用墨。之前的用墨则起到了强烈的整理画面的作用,“留”与“堵”更加肯定、自信,“厚”与“透”的掌握也更到位。进步之二是结构。这方面的进步最为显著——仿佛在壬辰年,画面“突然”完整了,结构“突然”清楚了!当然,做到这种程度,绝非“突然”。我想,应该与他的临摹有关,也与他有幸没有太深地中素描之“毒”有关。

中国画的画面构成有它自身的基础课的做法,使这个系统很难安放,这是所有学院出身又试图回归传统的中国画家的烦恼,而未经严格的科班训练的谢增杰显然“因祸得福”,未上素描的“贼船”。要知道,只有做到中国画式的“完整”,才称得上是一张中国画。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zonghexinwen/2021/0517/1289.html



上一篇:艺术来源于生活,德云社演员醉酒出糗,网友:
下一篇:艺术家用500斤玻璃做出重磅婚纱,惊艳时装秀,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