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中国传统园林中“巧于因借”的空间艺术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9 05:4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园冶》是我国晚明时期造园家计成所著的传统造园技艺重要古籍。开篇“兴造论”有言:“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文中对“因”“借”的含义进行了阐释:所谓“因

《园冶》是我国晚明时期造园家计成所著的传统造园技艺重要古籍。开篇“兴造论”有言:“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文中对“因”“借”的含义进行了阐释:所谓“因”,即依山就势,若有树木阻隔,则修枝剪条,若遇泉流,则引注石上,相互借用,宜亭则亭,宜榭则榭;所谓“借”,即园虽内外有别,但景无远近之分,目力所及之处,俗则屏之,佳则收之,不问田头地角,尽化烟云景物。“因”有依据、依靠、凭借、顺应、遵循之意,可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借”同“藉”,也有凭借、依靠、相助之意。《园冶》的末篇为“借景”,一语总结“借”的核心地位,“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巧于因借”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技巧,几乎与各个设计环节都有关联,成就了皇家园林的“移天缩地”与私家园林的“壶中天地”。其虽为传统造园理法,但一直延续至今,为当代人居环境空间艺术提供了独具东方内涵的空间营造技巧,极富现代意义。

“巧于因借”,首先体现在中国传统园林山水结构的总体布局中。山水结构,或山水骨架是造园的格局基础,决定了后续的掇山理水、园路设置、建筑经营、植物造景等空间的构建与营造。建园之初,“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计成《园冶》),相地之时还需“明旨、立意、问名”(孟兆祯《园衍》),使得选址可因借山环水抱之势、人文名胜之景,因地制宜,从而确立园林的基本格局。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山形水系的空间布局皆因园林基址的现状特征而布,借“主人”心中理想自然山水的丰华瑰丽而成。从上古两周到秦汉时期,山水之势从因借“弱水”环“昆仑”,设“灵台”“灵沼”“灵囿”,确立水环一山的空间结构,到因借蓬莱海上仙山神话而创“一池三山”池岛空间。“一池三山”促进了后世山水布局的空间艺术变革,借自然界中的溪、涧、河、湖、堤、岛、洲、渚、山、丘、原等进行空间艺术创造。例如,圆明园因原有私园格局,以及海淀的水网系统扩建而成,借江南水乡格局重理山水,历经三朝建成各色微地形与婉转迂回水系相结合的山水空间,既有仙山琼阁的意境,又有堤岛纵横、河湖交汇的江南意境,成为平地造园的经典之作。承德避暑山庄,因借山岳、平原、武烈河、狮子沟的原有山形水系,借园外之水引入园内,梳理而成大小洲岛布列、水系空间融贯互借的山水格局。清漪园,因借原有瓮山西湖北山南水格局,“写仿”杭州西湖“一池三山”的秀美风景,开拓水域,筑堤堆岛,园内园外景观互为资借,最终筑成昆明湖的辽阔与后溪河的静谧、万寿山的华美与西堤的婉约以及池中三岛的缥缈。

另外,私家园林格局虽小,但“壶中天地”的山形水系更是因借自然与画理而设,掇山理水曲折婉转,变化有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甚为巧妙。例如苏州沧浪亭,巧借园外之水,与园中之山共筑园林山水,以水为园界,外水潆洄,临水筑榭、亭、复廊,兼顾园林内外之景,是私家造园山水空间中独有的私园邻借外水的案例。


物象意境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独具人文内涵与价值且难以复刻的经典内容。造园的“巧于因借”不仅巧在“因借”物象意境的含蕴,且巧在与之契合的造园空间艺术。

承载人活动的园林空间与物象意境之间的物我共情共鸣,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造园之精华。常见以远山、近水、残阳、明月、清泉、倒影、植物等物象为题梳理园林空间,进行“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营造“物情所逗、目寄心期”的园林意境,以匾额楹联题刻与空间营造,创设意境与物象交融的园林体验,足以让人览胜抒怀。例如清漪园,向西远借玉泉山、玉泉塔,以及西山延绵不断的山脉,纳入园林作为背景。而昆明湖东侧建筑组群坐西朝东面山临湖而建,“因借”远山亭塔、近树湖水、晚霞夕阳之佳景而设,正合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之意境,故名曰“夕佳楼”。又如拙政园,借西侧的北寺塔之景,将其纳入园中,园林东西向开凿纵深的水域空间,构成四面月洞门的“梧竹幽居”——补园入口的“别有洞天”——园外北寺塔景,三个空间节奏的深远透景线。北寺塔景于清晨薄雾中若隐若现,以园衬托,别有意境。园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船舫香洲三个园林建筑临水而建,构成互为对应的平面三角空间结构,同以荷为物象载体,隐喻道德清高之人。远香堂作为主厅堂,借周敦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荷之风骨,设开阔环境、落地长窗、临水月台以承载意境,赏荷观月,抚琴品茗。中央水池独立半岛六角攒尖亭,环四面遍植荷花,园路通达,池岛空间关系的处理契合了“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意境,名为荷风四面亭。船舫香洲取义“香飘杜若洲”,以荷喻指香草,“野航”于满池荷蕖。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zonghexinwen/2021/0409/1000.html



上一篇:孟云飞:一代通才 自成家数——赵之谦的艺术人
下一篇:书法大师刘洪彪被喷“不懂艺术”,专家:典型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