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庞薰从大西南开辟艺术新路(3)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13: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庞薰琹1941年创作的《笙舞》,描绘的是苗家人在节日中载歌载舞场景的一幅作品。这幅画的构图被处理得平面化了,绚丽的颜色、略微夸张的人物表情使

庞薰琹1941年创作的《笙舞》,描绘的是苗家人在节日中载歌载舞场景的一幅作品。这幅画的构图被处理得平面化了,绚丽的颜色、略微夸张的人物表情使得画面具有装饰画般的精致效果。画面中人物盛装打扮,吹笙跳舞,亲密却又不显得局促,正面、侧面、背面的人物都刻画得很到位。庞薰琹对人物的脸部进行了大胆的夸张表现,人物和整个构图协调一致,具有装饰韵味,完全不同于中国古典工笔画。而画面人物衣服上的纹样刻画得非常精致,就连十字绣的纹样都能分辨得出—这些纹样平添了画面的细节,又不同于西方具有装饰韵味的油画。画面中远山及树木都呈现出一种淡雅、柔和的色彩,与近处鲜艳的民族服饰形成鲜明对比。

庞薰琹的这组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绘画作品,生动自然,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使观者仿佛身临其间。这是庞薰琹与当地苗民长期共处后发自内心的情感共鸣。艺术来源于生活,庞薰琹拂去了巴黎的奢华,拂去了上海的浮躁,静静地品味这诗一样的民族艺术,创作出诗一样的作品。

1942年,第三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重庆举行。庞薰琹的朋友事先未经他本人的同意,从他所画的《贵州山民图》组图中选出两幅送去展览。然而,这两幅画送到中国画组去审查,被评委说这不是国画;送到西画组去审查,被说这不是西画;最后送到图案组去审查,又被说这不是图案。最后勉强地与油画挂在了一起。庞薰琹气愤地说:“一个中国人,用的中国的毛笔,画在中国的绢上,画的是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凭什么不承认它是中国画?我自己画的油画,我自己始终不承认它是‘西画’。”一些慧眼识珠之人,譬如驻英大使顾维钧就非常赏识庞薰琹的作品,特地购入10幅《贵州山民图》作为礼品赠予英国皇家学会。

正如后人评价的那样:“抗战时期,他的艺术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把部分精力转移到工艺美术上,成为一个设计家;二是画风融会中西,回归东方传统,用中国的材料创造了一种完全东方式的绘画形式……(他)在井然有序的设计意识中注入了抒情诗意,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独一无二”的源头,除了可以回溯到1940年深入贵州的艺术之旅外,还可以回溯到1925年正在法国留学的庞薰琹参观的巴黎博览会。这届博览会的主题是“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新装饰艺术运动在这届博览会上大放异彩,艺术装饰风格也由此被推上国际潮流舞台。这次参观使他第一次认识到,原来美术不只是画几幅画,生活中无处不需要美。这让庞薰琹对1941年创作的对工艺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个兴趣陪伴且改变了他的一生,也让他以另一种形式的探索重塑了自己的艺术理想。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1/0728/1621.html



上一篇:播音主持培养的美学艺术思路探析
下一篇:试论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及应用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