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庞薰从大西南开辟艺术新路

来源:艺术大观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13: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著名作家傅雷在《薰的梦》中写道:“薰的梦是艺术的梦,精神的梦。一般的梦是受环境支配的,故梦梦然不知其所以梦。艺术的梦是支配环境的,故是创造的,有意识的,是清醒的梦

著名作家傅雷在《薰的梦》中写道:“薰的梦是艺术的梦,精神的梦。一般的梦是受环境支配的,故梦梦然不知其所以梦。艺术的梦是支配环境的,故是创造的,有意识的,是清醒的梦。”

庞薰琹是个不安的灵魂,他为艺术的梦想探索一生、追随一生。1932年,他最早组织了中国第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现代艺术社团—决澜社,且旗帜鲜明,身体力行。虽然决澜社只存在了短短三年,却为中国艺术走向现代播下了种子。对于决澜社的解散,自是时代选择的结果,而对于庞薰琹而言,却促成了他艺术之路的重要转折。

1943年庞薰琹在成都

《工艺美术集》封面

《新石器时代装饰风格》手绘本

到贵州去

1936年至1946年间,当时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为了采集边疆民族资料用于研究和陈列,组织了三项关于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有一项是考察贵州的民间艺术,该考察组的负责人就是庞薰琹。这个考察组从1939年11月开始到1940年2月结束,调查了贵阳、龙里、安顺、贵定等地苗族村寨80多处,采集400余件标本,并绘制了民族服饰纹样和民族风情图。在国家艰难之际,庞薰琹和他的组员们为保存珍贵的民俗史料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庞薰琹能够进组担任负责人,和他的一段经历密不可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一大批在北平的学校、研究机构南迁,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考古学、建筑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人才汇聚西南边陲,继续从事研究工作。1938年,庞薰琹也来到了昆明。英雄汇聚,各展所长,庞薰琹在陈梦家、沈从文等人的鼓励之下,开始了古代装饰纹样的研究,并绘制了四册《中国图案集》,在西南联大教授中传阅。由此图集作媒介,庞薰琹不久便结识了梁思成、梁思永兄弟,在梁氏兄弟的推荐之下,庞薰琹进入了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1939年9月正式受聘,担任专员职务,专门负责研究中国历代器物上的图案,对彩陶、汉砖、铜器纹样进行收集和研究。

就在庞薰琹沉浸于古老器物上“死”的纹样研究之时,一项研究“活”纹样的计划已经在酝酿之中,这就是前文提到的针对少数民族的调查研究计划。正好此时中央博物馆迁到昆明,学者们距离西南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如此之近,有了地理上的便利;其次就是西南苗民的衣纹样式向来被世人称道,而中央博物院准备陈列的一个大类便是西陲边疆民族资料,现在去采集正当其时。于是1939年11月,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了贵州民间艺术采集团,由庞薰琹负责,同时借调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芮逸夫做助理。芮逸夫曾在1933年前往湘西考察,收集了大量当地苗族的语言、歌谣和故事,在调查研究方面经验丰富,而且还有一定的摄影技术,可谓是庞薰琹的理想工作伙伴。

方案敲定之后,1939年11月20日,中央博物院向教育部呈报了考察计划,随后又致函贵州省政府请求协助。12月9日,教育部长陈立夫批复同意,庞薰琹和他率领的民间艺术采集团即日出发,由此开始了一段“艺术之旅”。

1944年,庞薰琹在成都

1948年,庞薰琹在离开广州的海轮甲板上

艺术之旅不艺术

中国的西南边疆当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近乎未解之谜,所以对边疆地区进行考察就被看做一件极为冒险的事—一是本身路途险要,二是当时流传着一些耸人听闻的民间传说,如“见血封喉”、“放蛊”等。另外,因为当时国民政府常常会到当地抓壮丁,当地人一听是官府来人都会大门紧闭。这些困难都为考察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盛装 水彩 43.5×44.5cm 1942年 庞薰琹

背篓 水彩 40×30cm 1946年 庞薰琹

捕鱼 水彩 65.5×32cm 1943年 庞薰琹

从1940年到1946年间,庞薰琹创作的主要作品有:白描《母与子》《归来》《吹笙》《跳花》《卖炭》《收地瓜》《卖柴》《收桔》《汲水》《持镰》《缝补》《脱脚休息》等;水彩《捕鱼》《赶集》《垂钓》《跳花》《畅饮》《割稻》《洗衣》《笙舞》《捉鱼》《车水》《小憩》《丧事》《射牌》《情话》《收割》《黄果树瀑布》《双人笙舞》《桔红时节》等。仅从这些作品的标题,便不难看出他对社会现实和民众生活的关注。对民间装饰艺术的浓厚兴趣,使得庞薰琹获得了一把开启民族艺术的金钥匙。

1939年12月9日,庞薰琹从昆明出发,不料第二天车就坏在了贵州的普安。大概由于战时车况差,司机师傅都修不好,大家只能等着从安南来的车接。但是考察的任务重,庞薰琹和芮逸夫就地先考察起来,但司机师傅说车随时会来,两人又不敢跑太远,就这样左等右等,整整耗了三天车才来。后又经过两天,直到12月15日他们一行才抵达贵阳。不巧的是,15日正好是星期五,彼时政府双休,所以直到18日庞薰琹才和政府官员们对接上。

文章来源:《艺术大观》 网址: http://www.ysdgzz.cn/qikandaodu/2021/0728/1621.html



上一篇:播音主持培养的美学艺术思路探析
下一篇:试论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及应用

艺术大观投稿 | 艺术大观编辑部| 艺术大观版面费 | 艺术大观论文发表 | 艺术大观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艺术大观》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